本文原載於運動神網 http://www.aruba.org.tw/news/news_page.aspfile=D30906143131.htm
於台灣攀岩資料庫 本會初岩學員SMILE亦曾發表相關文章 http://www.climbing.org/showthread.php?t=2159
------------------------
一.前言( 本文來源 http://pa.org.tw/aruba )
常常聽到有關確保在岩場中的角色的兩個說法:
1.爬得不好沒關係, 但是確保一定要好, 否則沒人願意跟你攀岩.
2.批評朋友爬得不好沒關係, 但是如果批評他確保得不好, 他一定和你變臉.

我一般在教確保動作時, 一定一次教四種:
1.美式確保法, 我告訴新手, 山協在C教時的指定確保方法.而且美國的攀岩教材也指定為標準操作程序.
2.歐式確保法, 因為攀岩是歐洲傳過來的.而且英國的攀岩教材也指定為標準操作程序.
3.台式確保法, 也就是所謂的反手確保法, 雖然沒看到網路或各國攀岩書籍有所提到, 但因山協也不反對將其稱為反手美式確保法, 故用得人還不算少.
4.大專派確保法, 也就是所謂的歐式交叉手確保法, 這是因為我讀書時學長教的, 也不知道正不正確, 因此自稱大專派確保法, 心虛了二三十年, 結果前幾天讀了一本陳齊他老爸去紐西蘭時買給我的一本英國人寫的攀岩書, 赫然發現, 原來這種確保法也是非常傳統 的確保法.

但隨著教學教了八十幾期的資歷, 總是會教到一些新派別的朋友們來學攀岩, 基本上他們所學非常特別, 因此特別陳述追加如下:

5.室內岩館確保法, 大體上是以台式反手確保法為型體, 但特別強調在左手部份, 他們要求左手(導向手)在確保時一直保持一定高度抓住上方繩子, 儘量用右手(主控手)來
拉繩並做出brake的動作, 因為他們認為, 如果左手動作太大, 所造成的時間空隙將會
嚴重影響攀登者的安全.
6.探索機構確保法, 同樣地, 大體上也是以台式反手確保法為型體, 但也特別強調在左手部份, 他們除了上述動作照單全收外, 另外還特別要求確保者在右手將繩子交給左手時, 只要交給左手的小指鉤住, 然後右手迅速做出brake的動作即可.
7.grigri確保法, 又有人稱之為選手確保法, 普遍出現在1995年以後的學生群中, 基本上雖名為grigri, 實際上他們在使用atc時亦使用同一手勢, 因快速便捷, 故相當多攀岩前輩均熱愛使用.

我想未來我在教學時應該都會將這七種列入我的初岩教學中, 學員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不做多餘建議, 但有志想當教練者, 我想我會要求他一定要七種都非常熟練.

基本上我不喜歡自創招式, 因為攀岩是進口運動, 理論上老外的招式已滿好用了, 所以大部份我還是比較喜歡使用原文書上已經宣稱的技術.
至於批評哪一種確保法才對才錯, 我想這跟個人特殊行為模式有關, 辯一輩子也很難
有所定論, 不相信你只要在google key上how to belay這幾個字, 就會發現一堆老外也是爭
論不休, 甚至討論到二十幾頁, 可見決不是只有台灣人比較聰明, 套句某人的名言:
不管白貓黑貓, 能抓得住確保者的, 就是好貓

美式確保法
下圖來源
http://www.princeton.edu/~oa/climb/belaywal.shtml



先介紹美式確保法, 因為這是山協C教
指定之確保法. 同時也是UIAA正式比賽之指定確保法.

操作流程:
1.左手導向手向下與右手主控手向上, 同時平行移動, 變成右上左下.
2.左手導向手向上延伸滑到右手上方.
3.左手抓住雙繩, 右手抓住右繩預備向下滑動.(右手並非也抓住雙繩)
4.左手維持原狀, 右手向下滑動.
5.右手向下滑到靠確保器約十公分距離處.
6.右手做出夾角大於90度向右煞車之動作.

備註:
本六段動作為一組連續動作, 不論攀登者是否繼續攀登, 確保手皆需一次完成, 不可中途停頓在某一段落中, 此舉亦為某些商業岩館教學者誤以為不妥之處, 主因在於教學者並不了解此六動作為一連貫動作, 造成以訛傳訛, 事實上美式確保法為世界各地皆所認同之官方確保法.
-----------

歐式確保法
下圖轉載自the complete rockclimber攀岩書第94頁

下圖轉載自舉世聞名的climbing雜誌http://climbing.com/print/techtips/ttsport225/


第二種是歐式確保法, 這種確保法普遍應用於歐洲國家, 尤其是英國的攀岩書大都是採用此種確保法.
操作流程:(右上圖為左撇子, 但說明仍以右下圖右撇子為準)
1.左手抓住上繩向下, 右手抓住下繩向上相互拉出一段適當繩距.
2.然後右手向下, 使上繩與下繩產生一最大夾角.
3.左手離開上繩, 向下抓住右手下方繩子位置後抓緊, 然後右手向上滑動到靠近確保器位置.
4.以上三段動作為一組連續動作, 然後反覆操作.

備註: 本項歐式確保法最大長處, 就是一旦主控手拉出第一段動作繩子,幾乎就可讓上繩與下繩產生約45度以上之夾角, 第二及第三段動作都在幾乎180度大夾角下動作,因此抓住墜落的攀登者, 可說十 拿九穩, 在主控手不離開繩索的狀況下, 是毫無疑問的確保法.
----------------------
歐式交叉手確保法
下圖轉載自rockclimbing in a weekend一書第30頁


第三種動作也叫歐式確保法, 但因動作之差異, 因此本人建議名稱為"歐式交叉手確保法".

這種確保法在我讀書時就已由學長傳承給我, 因為典章書籍查不到, 心虛之餘, 自稱大專派確保法, 結果上週在一本陳齊他老爸去紐西蘭幫我買的英國攀岩書, 赫然發現本確保法亦為一傳統確
保法.因此特別介紹.

操作流程:(本圖為左撇子, 但說明仍以右撇子為準)
1.左手抓住上繩向下, 右手抓住下繩向上相互拉出一段適當繩距.
2.然後右手向下, 使上繩與下繩產生一最大夾角.
3.左手離開上繩, 向下抓住右手上方繩子位置後抓緊.
4.然後右手越過左手向上抓住靠近確器的繩索位置.
5.以上四段動作為一組連續動作, 然後反覆操作.

備註: 本項歐式交叉手確保法最大長處,與歐式確保法同, 可說十拿九穩, 唯一令人疑慮的就是在交叉手抓繩的狀況下, 理論上是違反了主控手不可離開下繩的規定, 但實務上以左右撇子的操作思維, 基本上也是毫無疑問的確保法.
--------------
在 http://www.climbwithus.com 中特別提到,

First Belay Method: 也就是在toprope上方確保攀登中, 他是用歐式確保法2nd Belay Method:也就是在tradclimbing多繩距攀登中, 他是使用美式確保法.請參考上圖

由此可見, 同時熟練歐式及美式確保法, 才是全能型攀登者應有的態度,我想對高手來說兩者並不衝突. 只有心胸狹窄的低手才會斤斤計較, 就像獨木舟高手玩家會好幾種翻滾一樣, 不管是右邊左邊, 甚至左右手都要會才是王道. 但是對於一個剛入門的新手來說, 翻得起來已是萬幸, 哪還有資格去評論他不會的翻滾法是對或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maru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